在当今时代,博物馆文创已然成为文化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博物馆文创巧妙地将博物馆中沉睡的历史文化唤醒,与现代社会的创新思维和消费需求紧密相连,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轻松领略历史的韵味,感受文化的魅力。
一、博物馆文创产业现状:发展浪潮中的新亮点
博物馆文创,是博物馆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意灵感激情碰撞的结晶。它承载着文化、艺术、地域、纪念、科技以及实用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从文化性来看,它深入挖掘博物馆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等各个环节,使产品超脱了单纯的实用功能,拥有了独特的文化灵魂,进而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艺术性则让文创产品在外观上符合现代审美,背后的故事引人入胜,从多角度展现出艺术的独特魅力。地域性元素的运用,使产品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代言人,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纪念性使得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人们对博物馆参观经历的美好回忆之门。科技元素的加入,让文创产品紧跟时代步伐,甚至本身成为科技的展示窗口。而实用性确保了文创产品能自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回顾其发展历程,博物馆文创从最初较为简单的 1.0 阶段,主要以文物复印式的纪念品为主,逐步发展到如今充满活力与创意的 4.0 阶段。在 1.0 阶段,常见的是各种文物仿制品和简单的日用品,它们作为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始初步展现文创的雏形。进入 2.0 阶段,产品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多元化,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颜值也大幅提升,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文化亲密接触。3.0 阶段则开启了跨界合作的大门,“博物馆 +” 模式蓬勃发展,与餐饮、科技、金融等众多领域携手共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附加价值成为关注焦点。到了 4.0 阶段,文创的视野更加开阔,不仅深度挖掘博物馆自身文化内涵,还积极拓展外延,通过创新表达,努力缩短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大力推动文旅融合,使文化自信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
市场规模方面,数据清晰地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趋势。2020 - 2024 年,无论是博物馆文创类展商还是专业观众,数量都在稳步上升,市场规模如同滚雪球般逐年扩大。这充分表明,博物馆文创在文化产业的大舞台上,正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主角。
在节假日期间,“博物馆游” 热度空前高涨,为文创产品的销售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 年暑期,“博物馆” 搜索热度环比大幅增长 64%,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 13.5%。诸如三星堆博物馆、故宫等知名博物馆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山西博物院在国庆期间文创产品销售成绩斐然,售出 4 万余件;安徽博物院的文创收入更是同比激增 80.1%。这些数据都生动地反映出博物馆文创市场的火爆程度。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博物馆文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众多博物馆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纷纷在各大线上平台开设旗舰店。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还催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爆款文创产品。以故宫淘宝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旗舰店为例,它们在淘宝神店榜的粉丝量名列前茅。故宫的花神香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观园八音盒等热卖商品,销量十分可观,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博物馆文创的发展保驾护航。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积极推动博物馆商业化运作,大力倡导开发多样化的文创产品,这无疑为博物馆文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
此外,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效应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将博物馆文创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二、博物馆文创消费人群洞察:多元需求的消费画卷
博物馆文创的消费人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比例高达 61.6%。年龄分布上,00 后和 90 后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分别占比 31.0% 和 39.9%。城市分布方面,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相对集中,占比为 27.1%。职业分布广泛,涵盖了公司白领、学生、自由职业者等众多群体,充分体现出文创产品受众的广泛性。
消费者逛博物馆和购买文创产品的频率也各有特点。在逛博物馆方面,每年 1 - 2 次或更多的人群占比达到 39.4%,而每月 1 - 2 次甚至更多的常客也有 26.1%。购买文创产品时,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较为理性,81.3% 的人会偶尔购买,每个季度 1 - 2 次,仅有 3.0% 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较为频繁,上新就会购买。
在信息获取和购买渠道上,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发挥着重要的种草作用,73.4% 的消费者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文创产品信息。尽管线上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占据主导,但线下商店凭借其独特的真实体验感,依然是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的主要渠道,75.9% 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实体店选购。
文创品类偏好方面,创意文具类备受消费者喜爱,男性消费者对家居摆件类情有独钟,而女性消费者则对时尚配饰类更为青睐。文创风格上,传统复古、文艺雅致和地域特色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前三大风格,这些风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追求文化内涵的消费者。购买考虑因素中,58.6% 的消费者最为看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尤其是那些能够复刻心仪文物的产品,同时,产品设计、趣味性、实用性等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购买意愿度方面,高达 81.8% 的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怀有购买意愿,其中 27.6% 的消费者购买意愿较高,个人兴趣爱好成为推动购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消费区间主要集中在 100 - 500 元,收入水平对购买决策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收入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消费者对现有文创产品也提出了一些期望和改进意见。他们认为定价不合理和设计同质化是当前文创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未来文创产品在设计美观度、地方特色以及创意度等方面能够有所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三、博物馆文创典型案例:创意与文化的精彩邂逅
众多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独具匠心,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 “川蜀小堆麻将・万事大吉” 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它巧妙地将神秘的古蜀文化与深受大众喜爱的麻将相结合,三星堆青铜小人打麻将的造型可爱至极,充满地域特色,让古老的文化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中的一抹独特文化色彩。
河南博物院的 “考古盲盒系列” 掀起了一股热潮。以 “失传的宝物” 考古盲盒为例,它别出心裁地提取了河南各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精心模拟考古过程中的未知性,消费者在打开盲盒的过程中,仿佛化身考古学家,有机会挖掘出青铜器、铜镜、三彩等各种 “宝物”,这种充满惊喜和探索性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历史考古的浓厚兴趣。
故宫博物院的十二花神香膏、南京博物院的芙蓉石蟠螭耳炉冰箱贴等文创日用品,成功地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用品之中。这些文创产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使古老的艺术品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游戏与博物馆的跨界合作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明日方舟》与南越王博物院的合作堪称典范,通过将文物、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游戏角色、剧情等方面,让玩家在畅玩游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摩尔庄园》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合作则聚焦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在游戏中开启富有特色的文化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玩家的参与,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美食与文创的结合也成为一种热门趋势。辽宁省博物馆的唐月华章月饼礼盒、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文创雪糕等创意美食,有的精心复制文物的独特器型,将美食打造成文化的载体;有的结合特定文化活动,研制出别具一格的特色食品;还有的致力于推广地域风味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舌尖之旅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的洗礼。
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更是创意无限。设计师大胆提取铜奔马奔腾的形象,赋予其搞怪可爱的性格,塑造出 “绿马奔奔” 和 “绿马跳跳” 等萌趣立体的卡通形象。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手感舒适,更寓意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它们以独特的创意和正能量,成功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成为文创产品中的爆款。
四、博物馆文创未来发展趋势:传承创新的前行之路
展望未来,博物馆文创在产品设计上的创新将持续深入。一方面,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强烈的反差感重新诠释文物,如甘肃博物馆的 “绒化博物馆” 计划,将原本庄重的文物以 “毛绒化” 的形式呈现,丑萌的造型和充满趣味的陪伴性,成功吸引了年轻受众的关注,打破了人们对文创产品的固有认知。另一方面,更加深入地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特性,紧密融合现代设计理念,致力于创造出既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又具备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坚实桥梁,有力地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文创产品还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寓教于乐的重要使命。以故宫的 “零废弃” 环保文创项目为例,该项目巧妙地利用回收的废弃物制作文创产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展厅的设计也充分体现环保理念,从展墙、展板到展台、展具,皆采用回收纸制成,并以可重复组装利用的榫卯结构进行组合。博物馆研发此类文创项目,有助于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博物馆文创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前方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它不仅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力量。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博物馆文创有望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让古老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续写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