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ESG:驶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在当今时代,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当务之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处于这一变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并实施 ESG 实践,以确保其长期的生存能力以及对更可持续未来的贡献。

 

一、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1. 产业发展情况
    • 中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其汽车产销总量连续 15 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 年,这一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产销总量超过 3000 万辆,彰显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样令人瞩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 9 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 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为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其渗透率稳步提升。
    • 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已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2. 产业链概述
    • 传统燃油汽车产业链以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零部件制造和原材料生产,向下涵盖销售、维修等服务领域。在各个环节,都有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和产品认证检测体系作为支撑。整车厂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零部件厂商围绕整车厂的需求开展业务,形成金字塔式的配套关系。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如 “三电系统”),中游的整车制造,以及下游的销售、充电及后市场服务。与传统燃油汽车产业链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正从整车制造向核心零部件领域转移。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电动车产业链逐渐形成,除了 “三电系统”,智能化零部件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物网等也成为上游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汽车行业 ESG 发展

 

  1. ESG 报告披露和评级情况
    •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 ESG 报告率在近三年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披露率仍然相对较低。不过,头部企业对 ESG 的重视程度较高,已经多次发布年度 ESG 报告。例如吉利、广汽、上汽等传统车企以及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 ESG 评级方面,上市车企的表现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其中,新能源造车企业的 ESG 评级更为优秀,如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还获得了 MSCI 最高评级 AAA。
  2. ESG 相关政策
    • 我国汽车行业的 ESG 相关政策主要围绕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动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展开。
    • 例如,2023 年 11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包括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不低于 200km,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 125Wh/kg 等,同时对换电模式、耐低温等新技术新模式给予政策倾斜,并对车辆的安全提出了要求。
    • 2023 年 10 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为绿色交通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计划和目标,通过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改善充电设施网络、引导市民购买更环保的交通工具等措施,为未来的碳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 2022 年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持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3. 核心 ESG 进展
    •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继电力、建筑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行业,降低其碳排放是实现国家 “双碳” 目标的重要一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碳排放(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尽管在供应链上游及电池制造回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碳排放。
    • 我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新的产业生态。这一生态包括比亚迪这样的龙头车企,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华为、小米等 “新生态” 车企,以及上汽、长安、长城、吉利、广汽埃安等转型车企。一些车企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实现了弯道超车,如比亚迪在 2022 年宣布停产纯燃油车,专注于电动车打造。而一些未能及时把握低碳转型机遇的车企则逐渐掉队,例如在 2024 年 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的整车厂制造商中,传统豪车品牌 BBA(奔驰、宝马、奥迪)仅有华晨宝马上榜,且位居末位。

 

三、汽车行业关键 ESG 议题

 

  1. 产品质量与安全
    • 产品质量与安全是汽车行业至关重要的议题。车企通过采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来提升产品质量管理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这些管理体系对供应链、制造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和测试等环节设置了具体要求和认证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健全的召回机制,对发现的问题产品及时进行规范处理,减少不利影响。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方面,车企积极引入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此外,车企通过持续收集和分析车辆使用数据、事故数据和质量投诉数据等,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跟踪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 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关注产品质量和行驶性能安全,车内环境安全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例如,车内环境污染导致用户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为打消消费者疑虑,市场上出现了 “零甲醛” 汽车。
  2. 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管理是车企核心竞争力之一。汽车行业供应链长且复杂,面临气候变化导致供应商停产、地缘政治导致芯片短缺等诸多问题。
    • 沃尔沃汽车提出要在供应链足迹国产化、端到端可视化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努力,以打造高韧性供应链。例如,供应链要实现零部件 100% 国产化,特别是关键子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深度国产化,减少外部依赖,增强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端到端可视化是指从上游原材料到汽车生产完毕再到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实现可视化、可追溯和透明化,便于快速识别风险和响应;强化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即车企要在降低碳排放、循环经济和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帮助供应商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
    • 特斯拉的供应链管理也颇具特色。其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超过 95%,自动化率也达到 95% 以上。本土化一方面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关税负担,提高了供应链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促使特斯拉根据中国市场法规、标准和偏好等因素对产品进行本土化改进。此外,特斯拉的供应链管理由数据驱动,系统每天能够处理超过 1 百万条供应链数据,用于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特斯拉还注重为供应商赋能,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开发了车载热泵系统等。
  3. 产品全生命周期减碳
    • 汽车行业的 “碳中和” 目标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净零排放,包括原材料采集、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汽车使用以及废旧汽车和电池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
    • 在原材料选择方面,车企开始尝试选择低碳和轻量的原材料。例如宝马尝试采购绿钢,福特持续探索生物基材料的应用。在整车生产环节,车企开始建设零碳工厂,优化生产工艺。在汽车使用环节,可通过提升新能源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和汽车轻量化实现减碳。
    • 蔚来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碳管理,将其分为 “设计、制造、物流和回收” 四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融入 “轻量化” 理念,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降低零部件重量,在电池上盖采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在制造阶段引入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在物流阶段采用可循环的包装材料、优化仓储能源结构和用能效率;在回收阶段采用 “Car to Car (整车至整车)” 级别的资源再利用模型回收废车。
    • 宝马与河钢集团合作,预计从 2026 年起在沈阳的生产基地使用河钢生产的 “绿色汽车用钢”,这种钢基于氢冶金技术生产,可大幅减少碳排放。福特大量采用生物基材料,如竹子用于汽车后备箱侧地毯,大豆基发泡材料用于座椅泡棉,麦秸秆用于车内储物箱和杯架,稻壳填充材料用于电机外罩,咖啡豆皮用于强化部分车辆零件,这些材料不仅减轻重量,还降低能耗。吉利集团成立吉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 —— 吉碳云,为吉利体系的车型和零部件核算碳足迹,赋能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进行碳管理。
  4.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
    • 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加速,网络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智能汽车作为移动的数据中心,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驾乘人员的出行轨迹、驾乘习惯、车内语音图像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一旦泄露或被黑客攻击,将对用户的隐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可能给车企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 根据工信部车联网动态监测情况显示,2023 年汽车行业受到超过 280 万次安全攻击,仅 2023 年就有超过 20 起与车企相关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涉及不少知名厂商。过去 5 年里,全球汽车行业因为遭受网络攻击而造成的数据泄露,产生损失超过 5000 亿美元。
    •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数据安全。例如 2021 年 5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从收集、分析、存储、传输、查询、应用、删除等全流程对汽车数据做了详细规定;6 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参与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共享参考架构》(T/TIAA 020-2021) 团体标准正式发布;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开始施行。
    • 车企为保障数据安全,多数建立了数据安全团队,如建立数据合规办公室或在各个业务领域设置专职数据合规岗位,同时建立相对完备的网络数据安全运营体系。然而,由于车企防范网络安全能力不一等原因,数据泄露事件仍时有发生。未来,第三方网络数据安全服务企业将成为汽车产业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车企将通过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如上汽集团联合腾讯组建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建立覆盖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运营体系。

 

四、专题篇

 

  1. 新能源汽车出海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和欧洲。
    •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如 2023 年 4 月欧盟通过了《2035 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标志着欧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汽车完全电动化的地区。欧洲各国还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购车补贴、减少车辆注册税和道路税等举措,加大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同时,欧洲积极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计划到 2026 年在主要公路上每 60 公里配置一个公共充电桩,并且对电动汽车整车进口关税相对较低,消费者环保意识也较强。
    • 中国汽车产业链加速布局欧洲,包括整车厂、上游产业和下游服务等。整车厂如吉利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在英国考文垂建立电动车生产线,比亚迪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电动大巴厂,蔚来在匈牙利佩斯州建设海外工厂等。上游产业如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也跟随主机厂出海。下游服务包括在欧洲建设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充电桩企业出海。同时,中国车企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如上汽集团和广汽分别在英国伦敦和意大利米兰设立创新研发中心,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也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
    • 然而,中国车企出海面临 ESG 挑战。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如 2019 年发布的《欧盟绿色新政》提出到 2050 年欧洲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气候中和,相继出台了碳关税、碳定价、林业碳汇、减排责任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汽车行业暂时未被纳入碳关税的征税范围,但未来可能会被纳入。欧盟还颁布了《欧盟电池法规》,要求企业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此外,欧盟发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要求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进行全面且详细的披露,以及《企业可持续性尽职调查指令》,要求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进行尽职调查。
    • 中国车企应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例如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鼓励上游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欧洲本地化布局,持续关注监管政策,完善自身合规与内控体系等。宁德时代作为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布了零碳战略目标,参与全球电池联盟试点,建立专属的供应链审核计划等。奇瑞汽车获得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上汽集团在海外业务上强调 “体系化作战”,在欧洲构建了汽车产业全价值链,其产品符合欧洲市场要求。
  2. 零碳工厂
    • 建设零碳工厂是实现汽车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零碳工厂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二氧化碳当量 (CO2e) 计算,在尽可能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剩余排放量实现由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清除,和 (或) 相应数量的碳信用抵消的工厂。
    • 建设零碳工厂既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实现国家 “双碳” 目标,又能带来经济效益。新建的零碳工厂通常会大幅采用清洁能源,采购低能耗设备,引入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还能节约能源成本。如果中国碳市场进一步开放,车企通过零碳工厂节省的碳排放额度还可以拿到碳市场进行交易,进一步放大经济效益。
    •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21 年广汽集团发布 “GLASS 绿净计划” 并提出要在 2023 年建成其在国内的首个零碳工厂。2023 年 11 月,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顺利取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授予的碳中和认证证书。广汽埃安从清洁能源和智能制造两个方面入手打造零碳工厂。在清洁能源方面,大幅提升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例,引入高效的光伏系统、清洁能源核电等,还建成了智能微电网系统,优先自用光伏电,剩余电上网,通过储能系统移峰填谷、低减最大需量,利用充电桩系统负荷智能调节。在智能制造方面,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如在涂装车间使用循环风技术,采用 100% 自动化焊装主线、热泵余热回收和 IE3 高效电机等数十项节能专利技术,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同时,通过机器视觉结合 AI 技术,实现对全零件全方位品质的监控,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实现对产品质量更好的把控。虽然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仍有碳排放,但通过购买广州哈啰单车碳普惠项目的碳汇实现了净零排放。
    • 吉利汽车西安工厂也是一个典型案例。2022 年 11 月,吉利汽车西安工厂获得钛和认证颁发的 I 型零碳工厂五星级证书,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吉利首先通过建设光伏电站等对能源进行了升级改造,其次通过完善其能源管理体系和数字化生产系统,采用效率高、能耗低的设备,同时监测主要设备的经济运行参数,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举措,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对于剩余无法再降低的碳排放,通过采购国际绿证 I-REC,在电力层面实现碳中和。此外,吉利西安工厂还可以实现整车制造过程零废水排放、零废物填埋、零有害物排放,并且在材料循环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3. 循环经济
    • 发展循环经济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汽车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资源,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要稀土、锂、镍、钴和锰等,如果不发展循环经济,这些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同时,汽车报废时会产生大量塑料废弃物,废旧动力电池如果不回收,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损害。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对冲原材料短缺风险,承担环保责任,降低成本,还能开拓新市场。
    • 在汽车材料循环方面,一些车企已经开始布局。例如宝马集团在 2007 年设立了 “i 项目”,并于 20;项目发布了 “BMW i” 品牌,推出了命名为 BMW i 循环(爱循环)的概念车。这款概念车是 100% 由再利用材料和可再生原材料制造,并且 100% 可回收。宝马还为车上所有材料建立了数字化档案,确保未来回收时能准确识别每个部件,保证车辆 “生来可持续”。沃尔沃建设铝材循环回收利用体系,早在 2019 年就宣布与全球最大的铝回收商 Novelis 共建体系,2023 年推出更为领先的铝材百分百价值保留及闭环回收体系,通过原材料的物理链闭环,减少原生铝的使用,回收铝的全过程均有区块链技术追溯,通过信息链闭环,实现信息透明,将汽车生产废料继续保存在其汽车价值链中,并无限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目前已经成功实现对车用 6XXX 系铝合金材料的无降级回收,并有能力最大程度保留原材料的价值,大幅降低对原铝材料的依赖。
    • 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布局。宁德时代在 2015 年通过收购邦普循环开始布局电池回收业务,邦普循环是首批获得动力电池回收资质的 5 家企业之一,已经形成了 “电池生产 - 使用梯次利用 - 回收与资源再生” 全链条循环,每年有能力回收和处理 12 万吨废旧电池,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中属于头部。宁德时代已经发展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商,可以回收超过 99% 的镍、钴和锰,以及 90% 以上的锂。通过回收废旧电池,获得原材料,对冲主营业务依赖原矿资源的风险,同时开拓新业务赛道。比亚迪是动力电池和整车厂一体化企业,早在 2015 年就与格林美达成合作,构建 “材料再造 - 电池再造 - 新能源汽车制造 - 动力电池回收” 的循环体系,与中国铁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共享回收网络,实现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还与日本商社伊藤忠商事合作,尝试利用退役电池建成储能系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保障电池业务和新能源整车业务所需的关键原材料供应。
      然而,动力电池回收也面临一些难题。许多大型电池回收企业难以回收到报废电池,因为市面上的其他电池回收小作坊常采取 “高价回收” 和 “上门回收” 策略,吸引大量车主,但这些小作坊大多没有能力科学有效地拆解和处理动力电池。未来,车企需要依靠其经销网络从车主那里回收退役电池,转交给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处理,提炼关键电池材料后卖回给电池生产商,形成成熟的电池回收再利用闭环。


      汽车行业的 ESG 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车企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ESG 理念为车企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通过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车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其产品;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社会责任履行,车企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运营风险。


      另一方面,车企在实施 ESG 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ESG 标准和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车企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ESG 相关的政策法规日益严格,车企需要确保自身的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ESG 实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车企需要合理安排资源,确保 ESG 实践的顺利实施。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车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车企需要加强 ESG 理念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 ESG 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 ESG 文化氛围。其次,车企需要建立健全 ESG 管理体系,明确 ESG 目标和任务,制定 ESG 战略和计划,加强 ESG 绩效评估和监督。再次,车企需要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投资者、政府部门等,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共同推动 ESG 实践的发展。最后,车企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 ESG 实践模式,提高 ESG 实践的效果和效率。


      总之,汽车行业的 ESG 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车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等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创新和合作,才能实现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注“晓依AI教程学习会”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
作者:
链接:http://www.mecity.com.cn/qichehangyeesg/
来源:AI工具与AI软件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